保存在敦煌的一件牒文,所謂牒文,就是一種公文從上往下發(fā)的這么一種文書,叫牒文。這件牒文講了一個什么事情呢?就講當時敦煌有很多逃戶,就老百姓就農民,他逃出來,從敦煌逃出來,逃到哪去了?逃到了另外四個州就是甘州、涼州、瓜州和肅州,就甘、肅、瓜、涼這四個州。逃到這四個州,就給這四個州的人去當相當于雇農那樣的身份,去幫他們干活,干農活,拿一點微薄的報酬。如果你干得不好還要遭到很不好的待遇,這些逃戶就成了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。這件下發(fā)的牒文就是要求當?shù)毓賳T要把這些沙州的,就是敦煌的逃戶,讓他們還回到沙州去,這個牒文的主要內容就是這樣的。
這里頭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社會問題,就是為什么沙州的逃戶要逃到這四個州來,為這四個州的人服務。它里頭講了兩句話,就是說這四個州的人,就是涼州、甘州、肅州、瓜州這四個州的人都住在城里,都不干活或者不會干活??墒巧持莸娜司褪嵌鼗偷娜?,從小孩到大人都精通農活,都會干活,所以他們就來到這,為涼州服務。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社會資料,因為我們看到涼州的過去,都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材料比較多一點。但是這條材料我們看到了涼州和瓜州、甘州、肅州這四個州的人,當時生活肯定要比沙州要好,他們都住在城里,這個我們從別的材料也可以證明,就是涼州那時候是非常繁榮的。
比如有一個故事講,唐玄宗在正月十五正在看燈會的時候,有一個道士叫葉法善,唐玄宗就跟他說,聽說涼州的燈會,正月十五的這個燈會更好,我很想去。葉法善說那沒問題,說您閉上眼睛,然后他就施法術,玄宗就跟著他到了(涼州)。落地以后,一睜眼就到了涼州了,一看涼州三十里的燈會非常地繁榮,比長安的還要熱鬧,他就玩得很高興。要回去吧,一閉眼睛又回來了。回來以后他就不相信我去過涼州了,他就留了個心眼,當時他到涼州的時候留了一個鐵如意,留在當鋪里了,他要當錢。他回到長安以后就暗暗地派他的一個手下,說你到涼州去看還有沒有那個鐵如意。那個人就到了涼州一看,鐵如意還在那兒,就證明他(唐玄宗)確實去過涼州。
這是個故事,因為法術肯定不真實,但它說明了什么?說明涼州當時非常地熱鬧,甚至這個燈會比長安的燈會還要熱鬧,說明涼州當時是個非常繁盛的,物質生活條件非常好的這么一個社會,所以才有那么多人不干活,要雇傭外面的人來干活。
黃正建,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,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。主要著作有《唐代衣食住行研究》《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》《走進日常:唐代社會生活考論》(獲第20屆華東地區(qū)古籍優(yōu)秀圖書獎)、《唐代法典、司法與〈天圣令〉諸問題研究》等。
來源:涼州文化研究
”